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TS交往找伴處境的交織分析
●跨性別找伴的困難與"沒有困難":眉眉角角
◎陳薇真
看同志已經在做「親密伴侶關係暴力」「伴侶關係」,自然大家會想橫向移植問:咦,那跨的伴侶關係議題呢?
但連先行的跨找伴問題是普遍存在現象的迫切議題,都尚未先被好好地討論過。
我認為,TS交往找伴處境與非跨之一般人(cisgender)的不同與差異,有五項變因項。先列行五點後,分述如後。
1.MTF和FTM不一樣 ,因為我們社會對原生男性和原生女性身體的想像和界線不一樣。
2.對象是男生或女生,也不一樣。
3.是用原性別身份、還是用轉變後性別身份和對方建立關係,也不一樣。
4.在一般異性戀世界,還是在「同志圈」找對象,也不一樣。
5.和也是跨的人當伴侶的,與和非跨的一般人當伴侶的,也不一樣。
1. MTF和FTM不一樣:原生性別
原生性別會決定了對別人而言「是異性」「還是同性」,以及社會所賦與的想像。
最簡單說,在人際相處時,MTF容易讓一般男生"覺得是一起的",FTM容易讓一般女生"覺得是一起的"。
而若因交往喜好性別,必須「跨越」原生性別到相異(但歸屬認同)的性別成為同一個群體,需要經歷一些克服困難的過程。
另外,因原生性別,
MTF背負原罪:對女性而言是侵略者。
FTM背負痛點:沒辦法對(異)女「負責」。
(傳統社會性別想像中,能娶女生、讓女生在婚姻中懷孕生兒教子的那個位子,只有"男性"。)
先天優勢,就反過來囉。自己反。
2. 對象是男生或女生,對方因性別社會教養和約束差異,而不一樣:
對MTF而言,如果對象是男生,和他上床性關係是相較容易的,因為男生相較女性沒有社會教養的性壓抑與性束縛。
但男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壓抑情感,不擅與伴侶建立理解關係,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困難。所以,當他知道你是變性人之後,礙於他無法處理伴侶是變性人的污名、也不知道怎麼尋求支持資源,所以容易先行退縮無法與你建立正式、檯面與能公開示人的情感伴侶關係。
對像是女生的話,一般來說,女性還是不像男性(異男與男同)那麼性活躍與性開放,除非她已經經歷了性的自我認同。性別社會教養上,女性也有機車的地方:表面一套私下一套,不表面衝突但背後不知道。etc。有些女性在關係中,容易傾向於自己面對問題,也會造成...[暫略]
3. 用原性別身份和還是用轉變後性別身份和對方建立關係,也不一樣:
不論MTF或FTM,選擇用原性別身份讓對方理解來和可能成為伴侶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承接原生性別的社會優勢,比方 MTF享有了社會想像下「能負責」的角色,FTM能享受「女性身體打入女同圈」的方便性。但壞處是,要磨合對方伴侶對你的性別期待、和你對自己性別角色, 之間的落差。比方異女會希望她的MTF要MAN一點,要照顧她讓她小鳥依人,擔任一般「男朋友」的角色;但MTF卻也偶爾想要向異女伴侶展露撒嬌小女人的 一面。比方認同「女人愛女人」的女同志,會預設FTM「是個女人」,要也能被攻、不能大T主義/大男人主義、不能太鐵T或不能去接受你去做HRT或縮胸等 改變身體。
有個可能解法是,找到「OK」的人:比方FTM找的女友「並沒那麼女同」、而有比較寬廣的模糊空間。MTF的異女女友「並沒有那麼異女」,可以有比較寬廣的模糊空間。
那麼已經樣子完全PASS、而容易先用「轉變後性別身份」和對方建立關係呢?
問題就來了。這路線的困境是,(A)未出櫃前,要小心翼翼別讓對方起疑或識破。(B)什麼時候建立多久關係後、在什麼時機、該怎麼說,才是告訴他「實情」的適當方式。他會怎麼反應?怎麼回應他的反應?怎麼心理建設讓自己不會受傷?
即使對方也OK後,還有這些問題要面對:(C)MTF不能生育,FTM不容易像一般男人做插入的性。(D)怎麼共同面對對方的家人?
很辛苦。但這路線的好處是,在認同與性別互動腳本上,比較自在、滿足於符合TS的自我認同。
4. 在一般異性戀世界找伴,還是在「同志圈」,也不一樣:
若在一般異性戀世界找伴,那麼要符合「異性戀」邏輯。
MTF要找異女,就要進入「男朋友」位置,就要樣子不能完全太女生,互動腳本要部份承接男生。(PS.如果樣子還是偏女,會陷入既是跨又像拉子追異女那樣的輪迴。請參閱拉板如何攻略異女。)
FTM要找異男,就要進入「女性」位置,犧牲自己陽剛而去建構出女性化樣子讓異男喜歡你。
FTM要找異女,就要進入「異男」位置,要「很男生」pass到看不出來,已換證更好。
MTF要找異男,就要進入「異女」位置,那妳就要樣子「很女生」pass到像主流一般路上女生那樣看不出來,能跟表特板或東區正妹一拼更好,已換證 更好。(有點誇張化啦,意思到就好。而且大家都知道,"太美太帥"反而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如何融入當作好普妹反而較可以 XD)
若在同性戀世界找伴,那麼要符合「同性戀」的文化邏輯。
MTF要找男同,就要進入「gay」的位置,進入男同圈「尊man貶妹」的邏輯。
偏娘偏姊妹還可以,但不能身體轉變太多或穿衣整個用「成為一個女生」下去穿。(翻譯:gay對劉薰愛沒興趣)
FTM要找女同,就要進入「拉」的位置,偏T很T還可以,但床上能不能被攻問題要處理好,關係稱呼你「男朋友還女朋友」要協調好,並且往往你不能用荷爾蒙或做縮胸。
MTF要找女同,就要進入「拉」的位置,要克服外表是女生的pass困難,並克服「告知實情」的內心煎熬挑戰。
FTM要找男同,就要進入「gay」的位置,在男同志文化圈「陽具很重要」的狹縫中生存。
5. 和也是跨的人當伴侶的,與和非跨的一般人當伴侶的,也不一樣。
TS好像都傾向「想找一般人當伴」「只接受一般女生or男生」。也許是平衡污名,或價值的向上提升吧。覺得跟「一般人」交往,自己才是一般人。嗯這 是好處,一個TS能成功和一個一般人交往當伴侶,刻板印象是加分的:即使你是TS,你還是能跟一般人交往。另個好處是增加TS和非跨的一般人頻繁互動的經 驗累積。而壞處與挑戰是,要面對「一般人」和「TS/GID」的人,經驗感受上的不一樣。一般人因為沒有性別焦慮與轉變經驗,並不完全直接懂TS的心情、 想要與困境。這點是跨和一般人伴侶時,所需溝通或磨合的最主要部份。
而和也是跨的人當伴侶,最大的好處是在這點上,很直接就可以相互理解,或是相互幫忙。比方因為你的問題我也經歷過,所以我知道要怎麼回應你、幫助 你。在關係相處上會有很強烈的我族感,不用面對「面對一般人」時的那些怎麼跟異男異女同男同女打交道煩死了的無解難題。但缺點是經濟因素,因為兩人都是 TS較難兩方或其中一方有一般同齡人水平以上的就業能力,加上又要買這衣服/裝備、做那手術那手術那的。
●結語
共同點:1.轉變歷程。2.性別認同與在伴侶關係中性別角色互動的吻合或磨合。3. 低能見度,低議題化,讓主流異性戀婚姻想像以外的各種多元都缺乏社會支持。4. 社會污名。
不論MTF和FTM,依自己個性、喜好或條件,而選擇用原性別身份和還是用轉變後性別身份建立關係的路線,各憑喜好。看喜歡對象是男生還女生,再分 邊。不論喜歡男生還是女生,都能夠同時在異性戀和同志圈,在「兩邊」都尋找食物,練習打交道看看。同時能喜歡男生女生的,就可以「四邊」都練習看看,發展 看看。
如果你明確覺得自己不可能這樣那樣,那自然能走的路線變少限縮了。像我女朋友說,她既一丁點完全不可能喜歡男生(不管用自己是男生或女生),也完全 不可能而選擇用原性別身份路線,那能走路線只有用轉變後性別身份,找異女或同女。探索後明確知道自己「是什麼」「喜歡什麼」「什麼不行」也是重要的。
食物的辨識與開發。把自己烹煮成好食物,並在市場裡販售。
在心理建設上,我比較建議把找伴這件事看作是適練。自己樣子可以了,更進一步。日常互動pass了,更進一步。每當遇到自己心儀/心動/心跳對象時 被自己菜搭訕時,當作練習機會,讓自己克服(一般男女catch板也會有的)不敢的心情,和對方互動能更多一些。檢討這次到哪邊,問題是什麼,下次怎麼突 破改進。發現自己只吃一個圈子的菜只走一個路線結果在路線困境裡迴圈輪迴繞不不出,或許可以想是不是要擴大食物範圍或可找對象路線,或讓自己性別樣子有可 游移空間。
TS的情感經驗並不是只有被傷。我也傷害過人,在那些相互嘗試摸索協調拉扯的路程當中。我在情感經歷中,從原先的無意識地極度自卑、總預先擺極低自 己位置與沒有自己,被「調教」矯正之後,建立自己要保持在「至少能做什麼」的能動與自信。後來就穩定下來,經由這些一夜情與先前交往經驗中,知道自己要什 麼。既使穩定交往下來,還是持續與青春期以來「性別與在喜歡對象面前」的愛慾又恐懼之創傷核心,做對話,在機會中練習。
很多身份類型的追求交往也都是各自困難的。不知為何(我(?))我的不同性/別友人會向我訴說他們的事。〔人很好的異男A被他的壞女友欺負。T找伴 侶婆的苦悶。異女C和D對手於她的曖昧男生/男友/前男友的猜忌。未出櫃的男同志友人D對一個他曖昧相處暗戀了長達一年多的某個男生。〕....大家因為 不同身份和交往市場、結構和困境都是各自的。異男與異女陷於巨大不平衡邏輯差異,男追女、女被追或勾引;女曖昧複數對象掌握主導權,男要儘可能服務迎合。 異女也不懂她們的男人們。女同圈內T婆比例懸殊僧多粥少造成的不對等,與女生樣可以"和男人"。未出櫃男同在面對心儀男生時,可能遭遇到的男同志污名/恐 男同的預期壓力,是比女同志(很容易很親密)或跨、所不會承受到的。
從身旁一般人對我的態度,可以窺知一般人對(mtf)TS交伴問題的理解態度。在25歲我第一次進入伴侶關係之前的慘綠歲月,有次剪髮時和女髮型師 在聊天時問我:「所以有交過_朋友嗎?」--我意識到,原來對一般人而言,像我們這類人「並不是問題」。另一位異女友人F也這樣問起覺得。
與「理所當然和一般人一樣」的另一個極端--「很困難、辛苦,打著燈籠找,去找"菩薩般"能偉大接受跨的那個人」--也是遠離真實而要破除或努力 的。當然,兩端都部份正確。但正如同上述其它各種主流身份的交往結構困境分析,TS的交往情結,也存在著結構,也需要分析。問題不是無限的「經營自己讓自 己更好」「相信總會遇到愛人」就讓結構不存在。結構分析或批判,並不是一種宿命論,而是看清問題、擬定轉化策略,並且讓自己保持在「可以有所作為」的自信 與突破。
我想,TS在面對交往找伴議題時,一個共同點是:
(A)要先(或持續不斷)花時間過程先處理完自己,才能(在相對穩定時)開始尋找那個人。(先探索、釐清與修習好GID與性別轉變課題了,才能較穩定地、開始和可能伴侶展開關係。)
另一種,(B):從原性別身份的伴侶關係中,茁芽了GID的議題,使得與原伴侶,要碼協商、要碼和平(或不平和)分開。
前者是伴能限定接受,並提出底線,而TS也接受該底線。
後者是理解雙方對伴侶期待之間不一致的無解。分開並相互祝福。
這些事情,並不是兩極化的一邊在切割污名說沒有然後說愛自己就會遇到那個人提升自己價值之類的自我鼓勵就沒事,但也不是另一邊說跨性別"天生"很可 憐所以找不到伴。就像拉拉追異女也是有「眉角」,就像同性戀情還是在跟異性婚姻之外的type缺乏社會資源、支持或模範而拉鉅,跨性別的交往情境當然需要 議題需要分析。一邊是跨性別找伴「沒有」困難,MTF只要樂觀開放友善那在拉子圈的歧視就不存在,一邊是如同板聚中只有極少對攜伴(這現象卻尚未能成為議 題),一邊是另外一大群都尚沒有交往經驗就先在談怎麼都沒有伴侶出來,一邊是即使有伴的也極低意願做能見與分享,一邊是放閃光而不透露關係衝突不順遂時的 處理經驗。要學習聆聽中間的空白。最通俗與普遍人權的結尾,跨性別也有親密關係、與另一個人類恆溫肌膚相親的溫暖、與他人建立安全感與連帶感的權利、能力 與需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