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電子報 第一期

日期:2013年3月6日 ◎陳薇真/跨性別倡議站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g.activist 
官網:http://transgenderpunk.wordpress.com/

■兩公約動態

相片0164

 我國政府已於2009年簽署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並國內法化。兩公約國際委員於今年2013年2月25日-3月1日來台進行審查報告,聽取民間非政府組織(NGO)與政府官員對話,是國內各類議題激烈的攻防。

 其中證件更換議題,最值得我們關注。2012年9月,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釋出消息,將證件更換放寬議題將進入專家討論。11月初,政府採購網出現「各國跨性別登記制度委託研究計畫」,並於當月15日決標。2013年2月,在兩公約國際委員的問題清單中,提到「用於男性與女性的平等原則也同樣適用於性別認同不同於生理性別的人們。請描述為使這些族群享有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政府做了哪些考量。」而政府對問題清單的書面報告是「已進行委外研究案」,與《性別平等政策綱領》。

 而在2013年2月25-27日審查會議間,跨性別倡議站陳薇真申請發言稿,簡述關於變性群體因性別轉換歷程,在工作條件、身心健康、教育與社會保障的缺乏,其中換證需醫療綁定自費但又缺乏社會支持體系,是最迫切的項目。同志諮詢熱線也針對跨性別人權提出發言,強調性別自主、去病理化與隱私權的面向。

 緊接著在27日經社文國際委員與政府官員的即時攻防中,委員詢問跨性別人權情況,政府回答:(1)已經進委外研究案,並口頭表示研究結果會在下半年公佈。(2)政府已於2008年,將證件性別更換標準放寬到無需陰部重建、只需摘除腺體即可。委員表示:很好很好,有逐步放寬。(結案)。點評:有點小傻眼,委員似乎沒有跟隨到歐洲國際人權裡變性與陰陽人換證的強制手術要求,是違反身體自主權與生育權的人權爭議。

 在〈結論性建議〉中,針對換證制度也沒有更積極的進展了。(書面中委員把gender identity和homophobia放在一起談,顯然也搞不太清楚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分別。委員說「LGBTI在人權議題裡還很新」,看來培力與教育國際委員也是下一次的工作項目。)

 這次兩公約審查對換證議題的意義,只有政府進行了委外案以pass應付公約審查(政府覆蓋一張委外案,結束這回合);而社群和民間團體的公共責任,則是要繼續跟緊接續動態(下半年委外案結果釋出),著手凝聚民間版本,並不斷進行社群和社會對話。

 下一次兩公約審查將是四年後,而明年又是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審查;這些時間都提醒我們民間提出影子報告的重要性,並且在下個四年前,讓證件更換與社會支持議題有所往進。

 


■軼聞-

734561_10151275300486623_1852419363_n

來源

「這間洗手間給不論任何性別認同或表達人士使用。」

補充說明,

補充一下,請留意這兩個字。「gender identity」翻作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歸屬為何的覺識感,平常人平常狀態下是與原生性別所被指配的社會角色順應,而顛倒或游移時,稱作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
而另一個字,「gender express」,簡單說,是指「男生/女生,有各種樣子」。男生也可以穿中性,女生也可以穿褲子、平頭,這稱作性別表達的多樣化。
兩者有差異,將這兩者區分並且並列,是很重要的。因為對變性/GID群體而言,她/他穿洋裝或西裝,就正是表達她/他「就是一個女人/男人」,我們不可以說他是"穿女裝的男人"。而對另一些群體來說,穿衣的自由,並不表示她/他想當男人或女人,而只是穿衣不受拘束。
因此,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

(註:台灣因2000年來同志與多元性別教育的論述生產歷史,英語系性別表現(gender-expression)一詞,約略同於台灣的性別氣質一詞的意思。我們認為在反歧視與權益的文件中,應將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都同時明列其中,因為這幾種的差異和汙名運作方式仍是不太一樣的。)


■軼聞-

66954_428930223852588_1396874345_n

來源

「你想她可愛嗎?Kim Petras,在十二歲時成為世界上最年輕就開始為了性別改變手術而開始荷爾蒙治療的德國男孩。」

(另個留言:「Kim現年二十歲了,已是一個女人(woman)而非女孩或男孩。且你應該聽聽她的唱歌,她真的很好。」)

 


■20130303換證制度社群討論會‧活動紀錄

相片0176
by 被剝削義工的美麗助理,手還被A4文件割到。


1.與會總共來了十個人,人雖不多,但討論很熱列,將近1/2~2/3時間都用在即時的聚焦討論上。其中約六位是跨主體的朋友,四位是平常大台北同學會的一般男同志朋友,但討論很熱烈,經介紹都很能進入議題裡的狀況(大地遊戲、現行制度缺乏、實際情況、如何改變)等。證明議題活動其實不一定僅限社群內主體,也能發揮不同社群間連結、和交換意見的功能。對跨性別議題投入的台權會朋友陳瑞榆,也分享了各國立法、制度和國內政策推行的經驗,對議題如何政策化幫助很大。
2.醫療-證件-支持,這三架構蠻好的,已經差不多能容納含蓋所有議題與論辯。
3.目前主要路線之爭:路線一,醫療體制內改善(如增加HRT和SRS資源、至少SRS以外的一般費用都要健保、既有精神評估優化、爭取至少腺體摘除的費用-因攸關健康)(雖然確實也困難重重)路線二,把換證權限由醫療內移改,用另立的評估制度來做,才能改善根本問題(鬆綁手術綁定、避免在醫療體制內的慣習與困境、真正發揮幫助個案適應的功能、案主自主)(但也仍漫長)
4.現況疾病化醫療內,又沒補助根本不合理;若去疾病化後且換證不綁醫療,改由自費,亦可(更佳)。
5.證件的三個路線:評估制度、自由登記制、取消性別欄(身份證件性別欄拿掉,開放無性別識別的身份證字號,讓身份證沒有性別顯示的功能,但仍然保有證件的政府與社會功能。而戶政性別登載則保留。)。
6.社會支持方面,跟政府要錢都很困難。
7.社會正義(因性別轉換而造成的多方面損失,由社會福利的概念做彌補,重建性別轉換與一般人之間的水平)。
8.活動義工人手不足。活動執行的規劃不足。
9.說帖的練習與效果測驗。「現行規範造成一些少數群體的痛苦;我們應該要重新討論這個規範,讓一般朋友和少數朋友日子都能過得更好。」

 


■軼聞-

醫界裡尚未獲得正式醫師資格的叫「實習醫生」。同理,尚未換證、仍在日常生活轉變(RLE)的,叫作「實習女性」,「實習男性」。待"實習"兩年、經過某機制"認可"後,方能成為"正式女性" "正式男性"。

1.奇怪ㄟ 既然正式女性/男性這麼神聖嚴謹,那為什麼一般男女不用經過這個「實習、被認可」的過程呀?

2.還是說,是依照出生性徵、其實社會就已經不斷強制把個案"實習"成為特定規範的男生/女性?

3.啊人家「實習醫生」也有發一張「實習醫生證」、也有提供完善的實習培訓課程。但為什麼沒有發一張實習女性證/實習男生證給個案(保障它在過程中的正當性),而且也沒有提供友善的實習培訓環境?

 


■軼聞-

「蛤,你有「性別認同障礙」?沒關係,我們先進的進步醫療,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

 什麼?你沒錢手術?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什麼?你生活適應不良?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什麼?你有憂鬱?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我們已經有「精神評估制度」與「變性手術」幫你解決性別認同問題了,為什麼是你自己有問題呢?」

 


■從MTF、FTM到跨性女、跨性男

目前台灣對跨性別的稱呼或自稱中,仍使用著MTF或FTM這樣的用字,表達轉變方向、原生性別與轉變方向。

但在英語系國外LGBT社群與學術書寫中,開始出現了新的稱呼方法。為什麼呢?有比較好、更尊重GID或變性者的性別自我認定嗎?

GID的變性者一般普遍多半會有不願被提及與原生性別有關的任何字眼的情結(complex)。MTF前第一個字母的male(男)、FTM第一個字母的female(女)的標註,對GID而言會有「卡卡的、這不是我」的感覺。

因此,為了更加尊重TS的性別自我認同,在英文的跨性別討論中,出現改採取了以transsexual-woman、transsexual-man的稱呼方式,來替代原本male-to-female、female-to-male。也簡縮成transwoman或transman。翻成中文是「變性女人/跨性女、或變性男人/跨性男」,替換原有的「男變/跨女、女變/跨男」。

簡單說就是在男人或女人前加一個變或跨性別即可,以標示和一般人經驗上的不一樣;但比原先稱呼,更強調與尊重了MTF也是「女人」、FTM也是「男人」的面向。

(當個案在不同時候認同自己是女人或男人、而不加跨屬性時,我們也應肯認與尊重它。確實,有時加註跨屬性只是為了說明與一般人略有不同的歷程,但其它方面倒也沒什麼不同。)

新的稱呼詞可以幫助於將變性人納入到她/他所歸屬感的現有社群或討論當中(女同、
男同、婦女、男人),擴大了現有其它主流社群的內涵,賦權跨性別女人/男人的正當性
,而非只永遠塞在跨社群這邊、或是以隱身不可見的方式融入在主流世界之中。


■活動快訊

154121_205843479555053_1360367483_n

官網臉書

「原劇由《性愛巴士》導演John Cameron Mitchell編劇,滾石雜誌譽為:「首部真正具有搖滾精神的經典音樂劇!」。翻譯版本曾於日韓演出超過千場。中文版將於2013年3月中起在台北連演一個月。」

「Hansel,生長於東德,自小夢想成為搖滾歌手的美麗男孩,在柏林圍牆的這一邊與來自美國的士官Luther 結識熱戀。為了愛情與自由,他動了變性手術成為 Hedwig,前往美國。一年後,柏林圍牆倒了,Luther也變心離開了他。困在美國小鎮的 Hedwig 重新妝扮,開始組團踏上他的音樂路途,遇到了年紀小他許多的情人Tommy,正當他沈醉愛情幻夢中,殘酷的背叛再度降臨。Tommy 不但拋下Hedwig,還剽竊他所有的音樂創作,自己成為了搖滾巨星。什麼是愛情?什麼是自由?什麼是夢想?傷心憤怒的 Hedwig,站上舞台,他/她戴上假髮與濃妝,尋找答案,用狂飆吶喊,寫下人生的疑問和詠歎!
故事取材自真人真事,由《性愛巴士》導演 John Cameron Mitchell 改編成音樂劇及電影,推出後風靡全球,各種語言版本演出超過上萬場,蔚為狂潮,被譽為與《Tommy》、《Rent》齊名的不朽之作。中文版本為全球首演,延續原創精神,在具爆發力的表演形式中展現超越時代、政治、性別、語言、地域的普世關懷,並集合跨國團隊華麗打造,勢將撼動你對音樂劇的終極想像!」

【演出資訊】
演出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東三館烏梅酒廠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一段一號 
演出日期:2013/3/14(四)-2013年4/14(日)
場次:30場(每周一休演)
開放入場 19:30  
演出開始 20:00 
票價:A區899;B區~D區 799;E區 849
售票系統:年代售票系統 http://www.ticket.com.tw/


pl_fejn52063641_0002相片0184

《男生愛女身Eden》,日本溫馨劇風格,新宿酒吧中將變性女、扮裝、男同志老闆和異女所受的不同但相似的來自社會的傷,巧妙地放在一起。台北最後幾天,台南高雄即將上映!開眼


「三八閃耀.性別新風貌」婦女節專題影展(台北光點,免費入場)


一道彩虹凸全球:〈彩虹芭樂〉三八影讀會
時間:2013年3月8日(五)晚上7點
地點:狐狸野餐 台北市龍江路281巷22號
主辦:性別人權協會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相關新聞轉貼

2月27日,台灣立報。〈換性關卡多 跨性者盼放寬規定〉。「國際委員在問題清單中,提到國內性別認同不同於生理性別的人們,與同性婚姻情況。而政府回應已進行放寬跨性別者的身分登記,已遞送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進行委外研究案。
但跨性別倡議站發起人陳薇真表示,政府總是以委外研究搪塞問題。以跨性別者而言,如果不在證件上更換性別,往往因外型問題而難以找到工作,因此而落入貧窮。
陳薇真建議,國家應該成立一個尊重跨性者主體的機制,藉以評估變性的可能性。也可參考英國模式:只要跨性者進行荷爾蒙療法,就可以更換性別,放寬跨性者變更身分證件的限制。」(
補註:經查證後,英國《性別承認法》是只以醫生和法律的評估制度即可,無需醫療限制;西班牙才是是荷爾蒙療法為準。)

3月3日,立報外電。〈跨性別學童禁用女廁 家長提告〉。「這等於是單獨把她挑出來,再加以羞辱。」她說:「這讓她面臨未來會被騷擾跟霸凌的處境,製造不安全的環境。學校可藉此機會教育,告訴學生差異不是問題,我們也應該去擁抱他們的不同,而不是教學生去歧視那些跟他們略為不同的人。
訴訟結果出爐以前,寇伊的家長決定讓她先在家自學。」

[感情生活]3月3日,自由時報。〈劉薰愛戀圈外人 羞認交往1年〉。「劉薰愛昨出席活動,嬌羞坦承最愛肌肉男,目前已有一穩定交往中的圈外男友,感情生活不寂寞。

她出道以來桃花不斷,雖曾招認18歲前是男兒身,但姣好外型仍吸引不少追求者;昨她為momo購物網「校園型男」選拔擔任評審,在現場被問及喜歡的類型,她甜笑說喜歡陽光型男,被追問現任男友是否符合條件?劉薰愛嬌羞不願回應,只透露對方大她5歲,兩人已穩定交往一年,是相處起來很自在的類型。」

1 則留言: